好學歷=高就業力
時常有種說法:「學歷不等於工作能力。」以長遠的方向來說確實是正確的邏輯。但是對於新鮮人來說,我想提出的並不是針對學歷與工作能力的關係,而是「就業力」。工作能力難道不應該跟「就業力」是正向相關的嗎?如果學歷不等於工作能力,那是否也不該等於就業力呢?有人低學歷但是高成就!在這裡我玩了一個邏輯遊戲,我認為工作能力與就業力在新鮮人的起步階段是屬於兩件事。首先企業主管要看到年輕人的工作能力,他得要先讓年輕人通過了公司招聘的門檻,否則他根本就看不見這個年輕人。然而,在其後所展現的好的工作能力,就能夠有助於被提拔或是被其他公司挖角,這樣就產生更高級的就業力展現了。
從就業市場看選專業之道
以目前而言,新鮮人求職狀態,台灣文科生的就業市場遠不如理科生?根據106年104薪資情報查詢,工程研發類人員平均月薪4萬2千元,每個人有1.3個工作機會;軟體工程類人員平均月薪3萬9千元,每個人約有2.2個工作機會;其他像是醫療、營建、製圖⋯⋯等,以座標區域來說,這些工作大多落點在錢多機會多的這個象限。相比之下,教育輔導類人員平均月薪3萬元,每個人約有2.3個工作機會,其落點在錢少機會多的這個象限。再者像財會、貿易、採購倉管、藝術設計⋯⋯等更慘,落在錢少機會少的這個區塊。
在台灣的這個就業環境中,理工科的人可能抱怨工時長,文科生則是薪水低崗位少;整體環境是你看我好,我看你更好的窘況。不過,在大陸的就職市場跟台灣有著極大的區別。當然,我不會說大陸的就業環境會比台灣更好,因為,什麼是「好」那就得因人而異。在大陸投資就業市場是相當活絡的,它不分文科生或是理科生。甚至有一些科技公司在非行政類的崗位上也很樂意招聘文科生。如,產品經理、行銷類、新媒體運營、諮詢、管培生⋯⋯等,均屬新興職位。以產品經理而言,你可能不需要技術,但卻得要瞭解客戶的需求。作為工程師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橋樑,你只需要略懂工程實施原理,加上文科生充沛的想像力,下一個科技明星就是你!
想去大陸工作,專業怎麼選?
在大陸還有一個非常熱門的行業——金融。以北京清華大學為例,無論你是學建築設計、新聞傳播、精密儀器、土木⋯⋯等,所有學子都會想要跨足金融課程,學習財經管理。因此每年清華大學的金融管理學院入學申請,競爭非常激烈。由於大陸現在對創業、創投的行業十分熱絡;再加上清華大學還擁有一個規模在世界上數一 、數二的創業孵化基地,吸引著許多在學的學生藉共同興趣組織創業團隊;幸運、有點子的同學,甚至能獲得基地數十到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天使投資。
由於大陸市場正臨如火如荼的發展階段,選擇在本土企業一展長材甚至會比在外商就業是更好的選項;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就是所謂的BAT。只有最頂尖的人材才有能力進入夢寐以求的企業!每年校園招聘人材,第一關都是以線上高難度的智力測驗來刷人,可見得其競爭有多熱烈。
在大陸校園中科系的選擇,其中以經營管理學院中的金融系是最熱門的。由於現在大陸投資性產品豐富多元,線上理財產品法規也未明確規範,使得金融在大陸擁有各種無限可能,雖然屬於風險高,但卻也是較有機會「賺錢」的行業。其餘,如精密儀器、軟體工程⋯⋯等科系,由於大陸科技日新月異、長足進步,均有大量人才需求;另外,土木工程、建築設計⋯⋯等,在大陸新興城市的規劃上也佔有大塊的就業比重。
不過有一點特別注意的是,要考慮科系未來的對接產業是否在大陸屬於「央企」?通常「央企」的員工是比較難得聘請台灣人;因此若是學與重工業相關、新聞學、教育(公立學校)⋯⋯等領域的科系,未來若要在大陸工作未必會有對應接口。因此,像私人企業較多需求的科技、金融、經營管理、營銷、法律類⋯⋯,都是可以考慮及選擇。
赴陸讀研,好學歷西進就業
大陸的學生常在就學期間就會積極主動的參加工作實習、跟導師做項目、熱衷才藝社團等的活動,培養未來求職的資本。因此在他們畢業後,就能立即交出一張漂亮的履歷!在大陸萬人競爭的求職環境下,平均一位主管約只有10秒鐘可以看一張履歷。請問,若你是這位主管,你會選擇看頁面哪一部份的關鍵?是「學歷」?還是「經驗」?我想兩者應該都會瞄一下吧!其中「經驗」的累積,很現實的:它就是一個如滾雪球般的成長。好的學校本就會有許多資源讓你去累積實務的「經驗」、滿載工作實力;再者以學歷來看,很多時候,在大陸大企業的招聘都會限985、211的應屆畢業生,還通常會要求他們需有碩士學歷;又或者以實習來看,在BCG、埃森哲等大型的諮詢公司,它們在找實習生時,往往會先從名校找起。有了這些學歷好,經驗也好的名校生的簡歷,第一關篩選後,怎會不請他來面試呢?
選擇在大陸就讀研究所的好處就是有機會累積實務「經驗」!由於大陸實習、工作機會真的非常多,學校也同意同學可以邊讀研究所邊到企業公司去實習,累積工作經驗。我有些在台灣讀書的同學,他們畢業後想去大陸工作,但因沒有工作經驗,公司會先提供實習的機會;假如實習成績很好,也許三個月後可轉正。這是條正常的就業管道;但,可能面臨的問題就是高額的交通、食宿費用。以北京四環到五環的租房價格來說,一間合租公寓的雅房大約是4000元人民幣,個人套房有的要價6000元人民幣,窄小一點的鴿子籠空間大約也要2000到3500左右,幣值需兌換。所以明顯的比台北市租屋價還要貴,而實習的薪水大約一天50元到200元的價格都有。再者,假設實習的地方在金融街,東三環附近,而清華位於四到五環,每天坐公車轉地鐵花費的時間至少來回3到4小時。所以狀況可能是:近一點的房子租不起,遠一點的就得每天忍受長時間的交通。不過,讀研究所的好處當然就是省房租。例如:半年在清華宿舍的房租是450元人民幣,所以邊讀研究所邊實習最划算!也有同學實習完,剛好畢業轉正職,銜接的很適時!
大陸如今還處在旺盛的創業潮,所以有許多中外年輕人熱中在此辦理創業公社。多數年輕人勇於挑戰,會尋求許多如學校、機關或財團等的資源提供!許多台灣畢業多年的年輕人看準了大陸創業市場,也到北京闖天下做創業孵化基地;目前不僅對接台灣創業青年的業務,也與大陸很多創業家合作融洽。但是初期創辦非常辛苦,各項成本也很高,除非本來在台灣就有接觸及熟悉兩岸事務者,即有足夠的人脈建立。另一方面,有些台灣同學一邊在大陸讀博士一邊創業做諮詢公司,不僅享有清華大學給學生極大的創業資源和補助,也熟悉在地的能源,他的創業之路就比單槍匹馬到大陸創投者的成本輕鬆容易。
在大陸讀書會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雖然兩岸都說中文,但其實整體文化、語境的差異還是非常大。到大陸去實際了解環境的狀況,再來評估自己未來就業規劃,比單方面看媒體報導,認為大陸就業環境好或不好來的更有評判標準!而且,唯有真正去體驗過那裡的生活之後,才會知道適不適合自己。好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有時別人說那裡機會多、工資高,就一心嚮往,結果到了那裡才發現環境不適合的大有人在。但也會有看到許多畢業後的同學回台灣,再外派到大陸,如在富士康工作者,適應力就還不錯;尚有另一種現實情況,在大陸工作者外派回台灣,他們不僅薪水比沒有外派者高,還能就近回家,真可謂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