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images/cs_p_topic_map0.png)
![](../File/images/cs_p_topic_850x470.jpg)
大陸研究所學碩與專碩對比分析
➤學碩:學術型碩士
大陸研究所學碩偏重學術理論研究,學制一般為三年。中國學術型學位按招生學科門類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13大類,大類下面再分為88個一級學科,88個一級學科下面再細分為300多個二級學科,同時還有招生單位自行設立的760多個二級學科。
➤專碩:專業型碩士
大陸研究所專碩偏重實際操作能力,學制一般為兩年。專業學位是相對於學術型學位而言的學位類型,其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並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讀博方式及證書
首先二者都是雙證,但文憑和讀博方式有所差異。
學碩:可以直博,拿學術。
專碩(含非全):需要考博,拿專業學位。
除了以上兩個區別,大家要注意的是,有些學校會注明不招專碩的博士,學碩就沒有這個限制。但是小編看來現在不必過分糾結這個問題,先考上研再說,如果專業需要考博,反正專碩和學碩都是可以考的,車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想上總有辦法的對吧。
如何選擇大陸研究所學碩與專碩
一、從自身出發:考研的目的是什麼?
讀博科研:建議學碩優先,可以直博。
工作就業:專碩優先,就業方面相較於學碩,基本沒有區別。學習年限相對較短,可以更早的踏入社會,也許就意味著你可以比考學碩的同學多一年的工作經驗。對未來的工作發展很有優勢。
求學歷:非全也是雙證,可撿漏名校,也可考博。
所以,綜合考慮自己的讀研目的,給自己定位設定目標,選擇不同的讀研方式。
二、從所學專業分析:看學科性質
比如說你所學是工科,不想考博,不擅長做學術學理論知識,則可以考慮專碩;比如說你所學側重於理論像哲學、歷史學,分類好像根本沒有專業型哈哈~沒得選;還有像醫學類,如果將來想做一名臨床醫生,似乎也只能選專碩。如果你是那種專碩學碩都可以的,那就從考試難度來選擇。
三、客觀條件:考試難易及資料是否好找?
所謂考試難於易,就是看考試內容、報考大陸研究所人數多少、競爭大小、分數線高低、差額複試比高低,以及錄取人數等。所以這些資料我們幾乎都可以在研究生院上面找到,要說錄取比例可能沒有,但是根據進入複試的名單和最終錄取名單,自己數一數可以做大致的計算。
對於考試內容,一般來說專碩較學碩簡單,學碩考英語一而專碩考英語二(大部分情況)。整體難度上,英語一自然比英語二大一些。但是有些高校特別是名校的專碩專業不考英語二而是考英語一。
此外,還有就是數學三與管理類聯考中的數學部分整體難度有較大差別。例如:會計學碩考數學三,考試內容包括高數、線代和概率論,難度比較大,會計專碩的管理類聯考數學部分考試內容大都是初高中數學知識,相對比較簡單。所以建議小夥伴們在選擇報考學碩還是專碩時綜合考慮一下自己的英語和數學的學習情況。
四、主觀條件:自身基礎及經濟條件
除少數專業以外,大部分大陸研究所學術型碩士考研都要考察數學,同時英語會考察難度較大的英語一,建議公共課基礎好的同學考慮學術型碩士。同時,考研考察更多的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熟練運用,如果你的專業基礎很贊,小編覺得選擇學術型碩士報考會很佔優勢。
對於數學基礎差或是從未學習過數學的考生選擇對數學考察較難的學術型碩士就會比較吃虧;相應的,如果是本科專業課基礎不扎實或者是跨專業的考生,專業學科基礎差,選擇專業型碩士不用跟基礎好的"學霸"競爭,可以加大勝算。